一、起草背景
1月9日,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河北省2023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》(冀政办字〔2023〕2号),安排部署了棚户区改造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、“四好农村路”提升等20项民生工程,提出了4条保障措施,为推动全省民生工程建设实施提供坚实支撑。董晓航市长批示:同意拟办,关注进展,强化调度,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。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文件精神,确保我市高标准、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,按照市政府领导批示要求,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有关单位起草了《衡水市2023年省定民生工程实施方案(送审稿)》(以下简称:《实施方案》)。
二、起草过程
1月12日,市发展改革委接到省政府办公厅《关于印发河北省2023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》(冀政办字〔2023〕2号)后,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对省方案进行认真学习研究。1月15日,向市直相关单位印发了《关于做好2023年省定民生工程工作的通知》,督促各相关单位抓紧与省对口部门沟通对接,明确我市年度任务目标。2月2日,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、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、市卫生健康委、市农业农村局等15个市直单位,起草完成《实施方案》初稿,并广泛征求市直各相关单位、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意见。逐一对照省方案内容,结合我市2023年20件“民生实事”,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、责任单位、完成时限。各项工程内容、任务、完成时限均与省要求保持一致。部分工程在省定基础上自我加压,结合实际增加任务内容。
三、主要内容
《实施方案》共分三大部分。
(一)主要目标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围绕城乡建设、教育、卫生健康、养老、文化体育、环境整治等方面,聚焦群众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结合衡水市2023年20件“民生实事”,大力实施省定20项民生工程,力争2023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,12月底前高标准、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。
(二)主要任务(20项)。1.棚户区改造工程。开工不低于3228套,建成2005套。2.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。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8个。3.口袋公园建设工程。各县(市、区)分别新建成1个高品质口袋公园,全市共新建成11个口袋公园。4.“四好农村路”提升工程。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55公里。5.农村厕所提升工程。新建粪污处理站1座,新建维修站点43个,配备抽粪车35辆,新建厕所运营监管中心2个,改造提升农村户厕12636座。6.就业促进工程。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.13万人,市级劳务品牌各县市区全覆盖,推荐3个参评省级劳务品牌,争创省级劳务品牌1个以上。在全面建设“零工超市”的基础上,每个县市区建设高标准“零工超市”3个以上。7.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。新建、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所,新增校舍面积1万平方米。8.校园食品安全提升工程。学校(含幼儿园)食堂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提质增效,视频监控覆盖全流程全点位;新增“省级食品安全标准化学校食堂”70家以上。9.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。为全市孕妇(含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)免费提供无创产前基因筛查(唐氏血清学筛查与无创产前基因筛查项目并行实施,二者选一)和耳聋基因筛查服务,在孕期开展产前基因筛查、诊断和干预,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。10.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弯防控工程。组织完成全市2023年度中小学生入学体检时脊柱侧弯筛查工作,建立规范的中小学生脊柱健康电子档案,并对确诊的脊柱侧弯青少儿开展中医药干预。11.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。支持143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,改善居家生活照料条件,提升居家养老生活品质。12.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,新增养老护理持证人员115名以上,不断满足养老服务需求。13.托育机构示范创建工程。创建标准化示范性托育机构27家,增加受益托位1000个左右。14.文化体育惠民工程。面向全市城乡居民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卡(券)118512张,其中,惠民卡发放5643张,惠民券发放112869张;更新社区(行政村)健身设施500处,新建或改扩建体育主题公园14个,足球场地12个,篮球场、乒乓球羽毛球场地共20个,建设健身步道12条。15.精准助残服务工程。为残疾人提供康复、辅助器具适配、就业、托养、教育、家庭无障碍改造、残疾评定补贴等服务12132人次。16.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。开展低保边缘家庭集中认定,形成相对稳定数量的低保边缘家庭群体,按照动态管理,常态帮扶的原则,加强综合施策,给予相应的基本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,巩固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,做到“应保尽保、应救尽救”。17.低保特困“两癌”患病妇女救助工程。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和城镇低保、特困等“两癌”(宫颈癌和乳腺癌)患病妇女实施救助。18.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。对重点人群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服务2000人次以上,让重点人群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。19.“河北福嫂·燕赵家政”提质扩容工程。培育星级巾帼家政基地14个、星级福嫂14名,开展巾帼家政服务进社区(乡村)活动210场次。20.政务服务“掌上办”提升工程。在“冀时办”新开通衡水频道,新增“打包办”民生服务套餐20种,“掌上办”民生服务达到50种,“冀时办”装机量达到100万。
(三)保障措施(4条)。一是强化组织领导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、深化思想认识,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,分管负责同志抓具体,有力有效推进民生工程建设。市发展改革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,协调各方力量,统筹推进各项工作。二是强化要素保障。各级各部门要统筹资源力量,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,及时有效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和措施,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。三是强化调度督导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,对工程建设进度、要素保障、支持服务等情况进行跟踪督查,强化目标约束,推动各项工程按计划实施。四是强化舆论宣传。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总结经验、挖掘亮点,培树先进典型,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、多形式、多角度进行宣传报道,全面展现民生工程成效。
四、需要说明事项
一方面,结合实际,部分工程有所创新。如就业促进工程,在全面落实省定任务基础上,增加“县市区建设高标准‘零工超市’3个以上”的自选内容。另一方面,市20件“民生实事”与省民生工程有机结合,扩大了民生项目范围。省定20项民生工程中托育机构示范创建工程(市项目为人口生育保障工程)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、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,4项工程与市“民生实事”项目相同,其他16项与市“民生实事”不同。省、市民生项目的有机结合,为我市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起到了更有力的推动作用。
建议《实施方案》经市政府领导审定后,参照省做法,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实施。
相关文件链接: